眼睛里的肝病信號
日期:2014-06-23 瀏覽:3736次
肝臟在人體里擔任“國防部”的角色,所有外來的“敵人”都要由肝臟來“對付”。中醫講肝主驚嚇的“驚”、憤怒的“怒”,與足少陽膽經互為表里,足少陽膽經“燒”到耳朵,會引起耳鳴、暈眩,眼睛會干、刺痛、長出眼屎。也因為如此,很多眼睛的病變,包括眼睛癢、眼睛紅、眼睛腫、眼睛痛、見風流淚,眼睛干澀都和肝有關。1、眼睛干澀是肝血不足
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,人們對眼睛的使用強度和密度也越來越大,發生視疲勞的人越來越多。視疲勞是指由于持續近距離視物之后出現的視蒙、眼脹、眼部干澀、灼痛、眼及眼眶酸痛等癥狀以及頭痛、惡心、乏力等周身不適。如果你經常對著電腦或書本,過度用眼會消耗肝血。
2、眼紅有血絲、視力模糊是肝火旺的表現
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規律、不良情緒積郁,或者煙酒過度導致。肝經循行于頭、耳、胸脅,所以出現頭昏頭脹,兩耳轟鳴、胸脅脹痛,同時中醫有“肝主目”的說法,因此肝火旺盛還常常出現眼部癥狀,如:眼紅、眼干、眼部分泌物多等。另外,“肝火大”還會引起口干舌燥、口苦、口臭、睡眠時翻來覆去、易醒、身體悶熱等等。選用龍膽瀉肝丸,能清瀉肝膽之火,還可以用等量的枸杞、菊花泡水喝。枸杞可以滋補肝腎、益精明目,肝陰充足,才可以制約肝陽,使之不上旺化火,菊花可以清肝火,明目。其實,這道茶就是大名鼎鼎的“杞菊茶”!
3、鞏膜發黃是肝炎表現
"鞏膜發黃"是診斷肝臟疾病的重要依據,甲型肝炎、急性乙型肝炎幾乎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"鞏膜黃染"。如果出現角膜色素環,這是肝豆狀核變性患者的主要特征。據統計,此病的遺傳性發生率可占此病患者的90%。用肉眼可見環繞角膜、邊緣寬約2~3毫米的黃綠色、藍綠色或棕黃色環狀帶。
《黃帝內經》的“五勞所傷”中有一傷:“久視傷血”。這里的“血”,指的就是肝血。中醫認為,本病多為肝血不足、肝腎陰虛所為,當以養肝益腎。
中成藥對肝血不足有明顯療效,在注意眼睛保健的同時,可選用下列中成藥治療。
中成藥內治法治療肝血不足
1、肝血不足型:主要表現視物模糊,眼目干澀,頭暈心悸,失眠多夢,舌淡紅,苔薄白,脈細弱。當以養血補肝為治,可選用羊肝丸,每次9g,每日3次口服;當歸養血膏,每次10ml,每日3次口服;阿膠補血膏,每次10ml,每日3次口服;復方阿膠漿,每次1支,每日3次口服。
2、肝腎陰虛型:主要表現為視物模糊,眼目干澀,耳鳴健忘,失眠多夢,五心煩熱,咽干顴紅,腰膝酸軟,甚或遺精,舌紅苔少,脈細數。當以滋補肝腎、養陰明目為治,可選用杞菊地黃口服液,每次1支,每日3次口服;精烏沖劑,每次10g,每日2次沖飲;首烏片每次5片,每日3次口服;明目地黃丸,每次9g,每日3次口服。
日常飲食中,建議適當吃些豬肝、雞肝等動物肝臟,同時補充牛肉、鯽魚、菠菜、薺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;在中藥里,當歸、白芍等可以補血,菊花、枸杞則有明目之功效。